第一课观潮的生字词(汛四字词)
资讯
2023-11-20
196
1. 第一课观潮的生字词,汛四字词?
答:你好,汛字不能组成四字词语,两字词语居多,比如汛期。
词语名称:汛期。
拼音
xùn qī
释义
①也叫洪水期。流域内季节性和定时性江河水位上涨的时期。主要因季节性暴雨和冰雪融化所引起。按季节及发生原因,可分为春汛、伏汛、秋汛和凌汛等。②指鱼汛。某些鱼类因为产卵、越冬等缘故,在一定的时期内成群出现于一定水域。
例句
汛期快要到了,我们要居安思危,做好防洪准备。
近义
洪涝两个
反义
旱季
2. 四年级上册第一课观潮会认的字?
四年级上册第一课《观潮会》中,学生可能会学到以下认读的字:- 观潮- 会- 看- 跑- 海- 裙- 跳- 远- 近- 沙- 激- 将以上是一些可能会出现在《观潮会》这篇课文中的字词,但具体还需要根据教材版本以及教师的要求来确定。学生还可以在课后的扩展阅读和练习中认读更多的字词。
3. 观潮教学目标?
【教学目标】 1、认识7个生字,会写13个生字。正确读写“宽阔、笼罩、薄雾、若隐若现、昂首东望、风平浪静、水天相接、沸腾、横贯江面、齐头并进、奔腾、漫天卷地、依旧、恢复”等词语。
2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,背诵课文第3、4自然段。
3、了解我国南宋时期钱塘江潮的盛景和观潮的盛况
4、感受大自然的壮观,受到自然美的熏陶,能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交流。
4. 五年级上册观潮生字组词?
潮
潮湿
[ cháo shī ]
基本解释
(形)指环境、物质所含水分太多;又潮又湿。[反]干燥。
详细解释
含有比正常状态下较多的水分。
《清会典事例·兵部一六九·给发军器》:“火药关繫紧要,必须豫备……潮湿地方,豫备三年;高燥地方,豫备五年。” 曹禺 《雷雨》第二幕:“天气更阴沉,更郁热。低沉潮湿的空气,使人异常烦躁。”
5. 文字的具体定义是什么?
接前文:《文字源流》专题 《文字属性》专题
基于《文字源流》、《文字属性》的专题讨论,重新审视所谓文字定义问题,我们可以知道:关于文字的字词、关于文字之名在历史上不同时期的嬗变,关于文字的内涵和外延等等,都是清晰的。盖因近世文化思想之混乱,致使发生文字定义争论。就文字的定义问题,《文字定义》专题分为两篇文章做以论述:
《文字定义》专题之一:文字定义之淆乱
《文字定义》专题之二:文字之重新定义
《文字定义》专题之一:文字定义之淆乱
一、传统文字定义
前说書、契、名、文、字,皆为文字之名,作名词指称书写于简纸之文字;作动词指书写言事之行为。事本简明,古人通达,故先秦诸子不劳烦言赘语、析述深说。汉儒琐细,好作训释,故入汉以来,文字之诠释渐多。
汉刘熙《释名-释书契》:“書,庶也,纪庶物也。亦言著也,著之简纸,永不灭也。”庶物,即万物;“紀,记也,记识之也”1;谓文字乃记录、识别万物者。著,明也、表也、标注也,即书写之义;谓书作动词,书写于简纸以便传留。
汉许慎《说文-叙》曰:“仓颉之初作书,盖依类象形,故谓之文。其后形声相益,即谓之字。文者,物象之本;字者,言孳乳而浸多也。”先说文字造作之法,次说文字取象万物之本质特征,以及文字相生相益之理。许氏又谓:“盖文字者,经艺之本,王政之始。前人所以垂后,后人所以识古。故曰:‘本立而道生’,知天下之至赜而不可乱也。”此说文字之功用:其为思想典籍之根本(经艺之本)、宪章制度之基础(王政之始)、文明传承之所藉(所以垂后)、文化赓续之所由(所以识古)。末句引《论语》,子曰“君子务本,本立而道生”,文字乃人类认知世界之本,故君子重文字、必正名。所谓“知天下之至赜(賾,深也)”,即认识客观世界的本质、规律、体系,文字为其统纪则条分缕析而不乱。《易》曰:“建其本而万物理,失之毫厘,差以千里。”2末句阐明了文字与世界的同一性和系统性。
唐《玉篇》“世谓苍颉作书,即黄帝史也;象形、指事、形声、转注、会意、假借,此造字之本也。书者著也,依类象形谓之文、形声相益谓之字。所以明于万事、纪往知来也,书之如也。”说如许氏。“所以明于万事”,谓文字识别、命名万物之属性。
唐张怀瓘《书断》曰:“夫文字者,总而为言,包意以名事也。”3同样申说文字识别、命名万物之属性。
陈澧《东塾读书记》曰:“盖天下事物之象,人目见之,则心有意。意欲达之,则口有声。意者,象乎事物而构之者也。声者,象乎意而宣之者也。声不能传于异地,留于异时,于是乎书之文字。文字者,所以为意与声之迹也。未有文字,以声为事务之名;即有文字,以文字为事物之名,故文字谓之名也。”陈氏首句、末句皆言文字识别、命名万物之属性。中间数句,论语言与文字关系:人见事物,心必有意,达意之道,先为语言;因语言不足超逾时空,故达意以文字。
上举各时代之文字诠释,可知所论一脉相承。此外至少到晚清,研究文字的学者数以千百计,很少有人讨论文字为何物。也就是说,文字本来不需要重新定义。
网络配图
二、近世定义之淆乱
晚清朝廷腐败,国民孱弱,列强入寇,瓜分豆剖。虽有民国新立,但颓势未改,不得平等于世界。遂致五四潮起,文化崩坏,新进留洋青年擅场,以西学压中学,以白话代文言,新说竞出,译风炽盛。1919年胡适出版的《中国哲学史大纲》还在说“文字(名)是代表思想的符号”,不数年索氏语言学传入中国,文字则成了语言的代表,文字为口语记录之定义,渐浮现于书刊。4又不数年则喧腾众口,成为学术主流意见,其速也如此。
前说这样的定义来源于索绪尔《普通语言学》(1916),他的基本意思是书写的语言符号Sign of Written Language是用以表记口语Spoken Language的,是口语的附庸。民国译者转译为“文字是口语的记录”,并且进而发展为“汉字是汉语的记录”,是极大的错误。此分说如下。
A.误将专论作泛论:索绪尔原书有一个郑重声明:“Our survey here will be restricted to the phonetic system of writing, and in particular to the system in use today, of which the prototype is the Greek alphabet.5(我们的研究将只限于表音语符系统,特别只限于今仍使用的以希腊字母为原型的系统。)”这表明索氏划定了一个狭窄的对象目标,所有论说是对这一特定对象的专论。就其专论之对象而言,索氏之论不误。但希腊字母之语符系统,毕竟不代表所有语符,更不代表文字。译者没有前置索氏声明,将专论变泛论、将个别滥用为一般,犯有偷换概念的形式逻辑错误。
B.误将语言、语符作文字:索氏用词,语符、口语都是语言,Written Language和Spoken Language,都是 Language,是语言的不同形态而已。索氏轻薄语符、重视口语,其说语符表现口语,正如人脸照片表现人脸,人脸要比人脸照片丰富得多。索氏表达式相当于“语言表现语言”,或“语言记录语言”,这符合西语实际。但中国译者将Written Language译作文字时,即混淆了语言、语符和文字的不同概念。语言、语符和文字不是同一概念,语言是声音符号,语符是声音符号的书面化;文字是视觉符号,是客观对象的符号化。文字与语言、文字与语符,皆不可通译。强行通译、混用,就是指鹿为马。鹿、马之实各异,故其名各异、其字各异。名实相考,必求其实是,这是中国自春秋以来的强大学术传统。文字、语符、语言各有其实,必当各有其名。以中国文字之名指代希腊语符之实,此即当年一辈崇洋青年学养不足、见识昏乱之弊。
C.放大了索氏的局限性:索氏虽声明了自己的研究范围,但是既然要将语言上升为学术,应该对世界其他语言有一般性的理解。恰恰这方面的学养缺陷,被移译其书的中国学者放大了。实际较早或同时的康德(1724-1804)、黑格尔(1770-1831)和弗洛伊德(1856-1939)等,都要比索绪尔博学、深刻得多。黑格尔早就指出:They (Chinese)have, as is well known, beside a spoken language, a written language; which does not express, as ours does, individual sounds-does not present the spoken words to the eye, but represents the ideas themselves by signs.6(“中国除了口语之外,还有一种‘书写文字’,后者和我们的书语(语符)不同,它不表示个别的声音——即不是把口语音声记录下来,而是用符号来表示其观念本身。”)弗洛伊德则富有见地的指出“ these latter (Chinese writing)were originally designed as a means of communication; that is, they were intended to be understood, no matter what ways or means they had to employ.7(中国文字原本为表达思想而设计,而不限于词性及语法。)”
网络配图
黑格尔等对中国文字的了解,来源于莱布尼茨(1646-1716)等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家,黑格尔本人不能理解这些“伟大先驱”为什么如此称赞汉字超越口语的显著优点(great advantages),他认为不能忠实记录口语恰恰是汉字的缺点。8毕竟,黑格尔没有研究过中文。莱布尼茨晚年一直在探索,借鉴汉字直接关联客观对象以表义(represents an idea directly)的方式,为欧洲创制一套真正的文字(real character)。虽此念未果、壮志未酬,但他借鉴八卦二进制的研究成果,却奠定了现代计算器技术的基础。
D.定义缺乏证据:说“语符为口语之记录”,是符合事实的、有充分证据的。而移译作“文字为口语之记录”,或论作“汉字是口语之记录”,则民国以来之译者、论者,从未提供任何真实有效的证据。汉字在四千年时间里、在亚洲大陆及近海国家广泛使用,其间口语万千种且与时俱变,汉字在造字之初、孳乳之期,是如何记录口语的?是记录何时、何地之口语的?是以何种方式记录口语以成文字的?即便数量本身很少、用字频次很低的拟声字,也难以为证。这种不讲证据的治学方式,已经游离了中国传统治学精神,即名实相考、实事求是、言之有据、持之有故的严谨态度。盲从迷信之风,今仍炽盛,如有论者翻出亚里士多德《范畴论》另作文字定义之证词。其人未知,所谓亚氏之书,皆千年以下之伪作,本身荒漫无据,遑可转为它事之证。
E.定义传误之滥觞:“文字是口语的记录”,最初只是对索氏的误译。滥用至“汉字是汉语的记录”时,其所引发的不仅是概念、定义的混乱,而且导致学术门类、学科分类方面的混乱。在这个定义下,文字是语言的附庸,索氏曾言:“语符存在的唯一理由是描写口语”9,其所论也许适合西语西文,但并不适合中国文字和语言。民国新派学者对中西两方面学术并无真切研究,但却在中国迅速创制了语言学、文字学等概念,而将文字学置于语言学下,作为语言学的一个分支。所有这些所谓现代化、科学化改造,都是以西语为蓝本,没有更多考虑中国文字的特质和历史,未免有削足适履之嫌。在近世国际化、现代化、科学化的大潮下,不少人将西方语符的定义套在中国文字上,将中国独有的、悠久的、体量庞大的文字之学(传统小学),放在历史短浅的语文学或语言学下,虽无理据但来势汹涌。
由移译定义之滥觞所致,极大地改变了学术研究的样貌,也随年复一年语文课的开设,极大的影响着现代国人的文字水平。
接前文:《文字定义》专题之一:文字定义之淆乱
文:默公
《文字定义》专题之二:文字之重新定义
近世关于文字定义的争论和混乱,是个很大的问题;古人对文字的阐释虽简明,但古人已不能起而言之;此外,今人也不习惯古来简明意会方式。这些情况,迫使我们有需要以今语形式重新详尽定义文字。此试说如下。
文字定义:
文字是对一般事物识别、命名的认知符号体系。文字是在语言、语符之上形成的形、音、义叠加的高级达意符号。文字是与广域文明同步孕生的,经由系统创制和历史积淀成熟的,经由普遍敎育和大量典籍存续的。
定义解释:
第一句为一般定义,定义文字的性质:
“文字是对一般事物识别、命名的认知符号体系。”
“事物”:是指客观对象,包括客观存在的物体、事情、状态、活动、过程、关联等。某些对象,纵然是存在于人类主体本身(如人类喜怒哀乐等情绪状态),一旦作为文字之对象,即外化为客观存在的事物。
“一般事物”:是指区别于个别事物、具体事物的类属概念,如口字,初文取象于人之口喙,本义即人口。但一经创制,即被抽象为(引申为)一般的口(包括各类之口),而具体的口则是由文词描述的(如虎口、门口、山口)。
“识别”:是文字符号的基本功能之一,文字基于对事物的基本认识,抽象出其可区别的特质、特性,使万物由以相别。如窗、門、戶三字,同指建筑之孔道,已区别于建筑的其他组件。但三者何别?窗指空气、光线进出之孔道,门户为人物进出之孔道。門、戶又何别?单扇曰户、双户曰门。茫茫宇宙、般般事物,其名物相别若此。
“命名”:文字是事物的名称,是人类给事物命名的工具和结果。有物必有形,有形必有名,有名必有字,故周秦以名言字。在文字符号系统里,这个名称虽是给定的,但却不是任意的、随机的。例如觚,从角瓜声,本为商周时期有角之仪礼酒器,其角为四、六、八不等。而至春秋无角亦称觚,故孔子叹曰“觚不觚!觚哉!觚哉!”1。因物有角,故字从角,今无角何能称觚?故夫子叹焉。名实相考,名必符实,必须有客观理据,否则需正乎其名。从老子、孔子、墨子、庄子即多作名实之辩,毕竟文字、概念、范畴是思想的基础。到战国后期邓析、惠施、公孙龙等标帜名家、形名家,专作名实之辩,为中国文字学、逻辑学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。
“认知”:识别和命名都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知活动,并且只有经过复杂的认知过程,方能精准有效的识别和命名。从认识方法论角度说,汉字取象法及多重命名法,对文字符号形成有重要意义。取象法即象形、象事、象声、象意,撷取客观对象的特征、特质,以为文字之构造(四象与六书原理相同)。如前说書字,从聿从曰。聿象以手持笔,曰象口有所言;二者会意以笔言事,得書文字、文言之义。多重命名法是为对象命名的方法,通常考虑对象的类属关系,加以双重命名和多重命名。如鉤字,是对钩器的命名,从金表示材质,从勾表示器形,此为双重命名。此法到十八世纪被瑞典林奈重新“发明”,以两个拉丁文语词分表对象之种属关系以命名动植物等。
“认知符号”:这是对文字的定性。文字属于符号,符号为人工抽象之造作,用简明方式指代较复杂的对象(参看《說文敎本》上编符号导言)。文字是凝聚了人类对客观世界认知的符号。文字创制时即蕴含了对事物的丰富认知,如鹽字从鹵从監,卤在皿中(小篆)或灶中(楚简),凝聚了盐自卤水煮出的原料、工艺认识;監则象人俯视,鹽字从監凝聚了监视不同矿物析出点和结晶点的工艺认识(参见《說文敎本》上编鹽部鹵部)。每个文字符号形成以后,又变为认识的存储器,将后世不断丰富的认知装载其中,顺着本义不断引申凝聚。
“符号体系”:文字是客观世界的映像,是对客观事物识别和命名的认知符号,因世界是一个存在关联性、整体性和统一性的体系,故而文字符号也是具有关联性、整体性和统一性的符号体系。这就是文字与世界的近似性或模糊的同一性。我们学习文字重点,应在文字的关联性、整体性上(而不是记背笔划),这同时也是对世界形成总体性认识的过程。
第二句是补充定义,定义文字的功用:
“文字是在语言、语符之上形成的形、音、义叠加的高级达意符号。”
“达意符号”:从功能、功用角度说,语言、语符、文字,皆达意之具,人类藉以表达意思、转达意向,用于人与人之间的沟通、交流。在此功能上,文字与语言、语符一样,同为表意符号。但达意还有另一种意义:与己达意、为自己厘清自己的意思,即心脑中的思考、思想、筹划、谋算等。在这个功能上,文字比语言、语符效能要高、速度要快
图片来源于网络
“在语言、语符之上”:作达意之具的语言、语符、文字,是三种不同的符号形态:语言为音声符号,口耳相传,转瞬即逝;语符为记音符号,依附口语,相与流变;文字为事物之认知符号,映像世界,超越口语,自成文言。由此文字,古人可以垂后,今人可以识前。三种符号发育次第有序、步秩有阶。文言超越语言。
“形、音、义叠加符号”:人类迄今为止创造了各种符号:声音符号、语言符号、图像符号、数字符号、电子符号等等,一般都是单一符号。叠加符号,是指汉字区别于一般符号,为形、音、义三者叠加的符号。文字有形符,即书写形状,故视而可知、望而可识;有声符,即表音符号,故见之可读、听而可察。形符和声符又可单独或共同表义,义则为对象识别和命名之字义,故谓形、音、义叠加。这种叠加符号有效利用了人类多种感知器官,如字形用人眼目,字音用人口耳,字义用人心脑等。所以中国文字为人体感官共同运作之识别工具,是最复杂、最高级的符号系统。
第三句为文字产生及存续条件:
“文字是与广域文明同步孕生的,经由系统创制和历史积淀成熟的,经由普遍敎育和大量典籍存续的。”
“广域文明”:是指地域广大的文明系统,由于文字的产生需要复杂的条件和漫长的发育,所以狭小地域的文明,不足以支撑文字系统的产生和存续。
“同步孕生”:是指文字与人类原始文明创造演化同步,是对初始创造之核心认知。如車字,藉轮而行故必有轮,藉厢而载故必有厢,今之汽车火车,仍不改其轮行厢载之要。占文字比例最大的名物字,都是随器物文明创造同步孕生的。文字是不可能到文明成熟后一次性造作的,否则必失其朴素之真。
“普遍敎育”、“大量典籍”:文字是不能脱离敎育和典籍孤立存在的,文字需要敎授和学习才能传承,需要典籍才有用例和意义。敎育是文字的传播工具,典籍是文字的承载工具。语言Spoken Language、语符Written Language 是可以单独存在的,在自然社会环境下,不需要凭借敎育和典籍存续。
“存续”:语言、语符、文字的存续期,是一个大时间尺度的概念。几十年、几百年算不上存续,至少应以千年为一个文字存续单位(存续期)。目前,人类历史上只有汉字的存在超过了一个存续期,经历了四个千年。但是汉语就不一样了,除了因文字制导保留了部分语辞外,语序、语法、语音、语调等,却未能超逾千年单位。幸而中国自公元前即有文字书、音韵书、训诂书传行于世,有专门学者专业从事研究,有广大读书人代代传习,所以上古、中古语音虽不可复现,但大略可知。这也就是前述普遍敎育和批量典籍对语言、文字存续的重要性。文字的可存续度,大致等于应用地域、应用人口、应用历史、应用典籍的乘积。
文字的产生和存续是有条件的,这对于我们理解什么是文字十分重要。文字的产生有严苛条件限制的,是人类文明长期进化的产物。它不可能象语符那样在短期内创制。西方各国使用之语符,都是为立国之需要在短期内创制的,所谓一族一国、一语一文。今之朝韩、日本,在数年内将原来汉字注音符号(世宗字母、日本假名)改造作日文、韩文,也是为立国需要短期创制之语符。即便是最象文字的西夏文,其借用了汉字的造字之理和造字构件,但仍不符合文字产生条件,结果是皕年而亡,历史几乎扫平了其曾存在的痕迹。
以上对文字重新定义的八十字,未必是全面妥帖的,看上去比古人啰嗦。无奈,总不能让“文字是口语记录”这个错译而成的定义、这个指鹿为马的恶例,继续堂皇沿用,贻误子孙。让古老文明的汉字,去符合近世才有的西语定义;将积累悠久体系完备的文字之学,牢笼在浅近无根的西方语言学下,就等于让你祖宗长的和我孙子一样,这比指鹿为马还不讲理。故陆宗达晚年叹曰:“就让人感到别扭,对不上榫头。⋯⋯每个国家都有它的发展历史,阐述这种历史时不可能、也用不着和其他国家相比附。”2又如唐兰先生晚年激愤地说“文字学永远是一门独立的科学!⋯⋯文字学不是语言学的一部分,应是一门独立的科学。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规律的,文字学是研究文字规律的,二者之间没有关系!”3在那个言必称希腊的时代,在美雨欧风强劲吹袭下,一辈老老实实做中国学问的学者,飘摇凄惶之状、挣扎吶喊之声,闻之令人心酸。
结语
实则,百年文字混乱,在历史上不过如白驹过隙。中国文字孕育之期四千年,通行之期四千年,历代字学著作汗牛充栋、不可胜数,写就之典籍更浩如烟海、未可有穷。这个体量庞大的文明巨轮,以其远古洪荒之惯力滚滚向前。它将象以往一样,辗压一切废立更造的历史碌砾和褶皱,辗平一切变乱歧出的历史坎坑和断层。更何况,百代志士仁人继往续绝、光复旧物之精神,今犹在世;更何况,几辈生逢复兴崛起时代、不甘俯跪屈从之青年少年,将慨然出世。
注释:
1 语见《论语-雍也》。一说觚为书写之柧棱(见朱熹《四书集注》),非是。觚作木简乃后世借字,柧不关周礼,子不借字言觚。
2 陆宗达序朱星《中国语言学史》
3 《陆宗达文字学讲义》附录《唐兰先生讲座》
《什么是文字?——文字源流、属性、定义的重新诠释》系列文章至此全部发布完毕,感谢各位的关注。
6. 四年级上册1到5课的组词是什么?
1、观潮潮:
潮水 浪潮 涨潮 退潮
称:chēng名称 称号 称呼 称赞 chèn
匀称 称职 称心
盐:食盐 盐水 粗盐 盐业
笼:鸟笼 笼子 笼罩 笼统
罩:笼罩 口罩 外罩 罩衣
蒙:méng蒙蒙 启蒙 蒙面 mēng蒙骗
发蒙měng 蒙古
薄:薄雾 薄饼 薄冰 薄板
雾:雾气 大雾 烟雾 薄雾
昂:昂贵 昂首东望 斗志昂扬 激昂
沸:沸腾 沸点 沸水 人声鼎沸
贯:横贯 连贯 贯穿 贯通 全神贯注
旧:依旧 破旧 陈旧 旧书
恢:恢复 天网恢恢 恢弘
3、鸟的天堂
灿:灿烂 金灿灿 灿然 灿若繁星
烂:灿烂 破烂 烂账 海枯石烂
竿:竹竿 鱼竿 百尺竿头 钓竿
茫:白茫茫 茫然 苍茫 茫无边际
桨:船桨 双桨 划桨 木桨
规:规律 规则 法规 规矩 规劝
律:规律 法律 律师 自律
支:一支 支持 支撑 支援 支架
株:一株树 株连 株连九族 守株待兔
以上仅是一些可能的组词示例,你可以根据生字表中的其他词语进行更多的组词练习。
7. 年近半百的70后现在都活的怎么样?
我是七〇年出生的,是一名满打满算的70后。
前几天,晚上23:00左右的时候,我的一位同学给我打电话,说他心口很痛,让我把他送到医院去。我的这位同学和我同龄,住在一个小区,两家关系非常好。接到同学电话后,我和爱人立即换上衣服,开车到了同学的楼下。
送到医院急诊,经过初步检查、以及心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,确诊为: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。立即进行了两个支架置入手术,用医生的话说,如果晚来医院两个小时,或许就会有生命危险,甚者猝死。
那一刻,突然之间泪如雨下,在替同学感到幸运的同时,第一次感受到了我的同龄人面临“死亡”这两个字。虽说生命力很顽强,但是有时候也非常脆弱,晚两个小时或许就成了永别,多可怕呀!
一、70后大多有着共同的经历童年时代,经常会饿着肚子,穿的衣服老大穿过老二穿、老三穿。上学的时候,没有正规的学校,往往是村里的寺庙改成学校,课桌都是泥墩架着木板,凳子是从自己家里带来,全校只有值周老师有一个拧发条的闹钟,走到哪里都要拎着闹钟。
父母的时间观念就是靠着北斗七星、公鸡打鸣,鸡叫两遍了,就是五更天了,把孩子冰冷的棉衣塞进被窝里暖一暖,然后开始叫孩子起床上学。
一大早到了学校,学校也没有电灯,都是自带煤油灯,早读过后一个个都成了小黑脸,鼻孔里都变成了黑的。
课间活动,男孩子大多数滚铁环、打陀螺,女孩子大多数踢毽子、踢沙包,或者几个人画上格子踢小瓦片。
没有练习本,老师把大家带到教室外,每个人划一块地方,用小木棍在地上写着生字生词,写好后,老师在地上看一眼,就算批改了作业。
……
不知不觉,一晃50多年过去了,70后的我们长大了,也变老了,两鬓有了白发,头顶没了头发,甚至有些人已经退休了。
有多少人,和我一样,小时候在农村经历了缺衣少吃的难忘童年,通过考学、参军、招工等方式,想方设法挤进城里。如今蓦然后首,人生已经进入了下半场,父母还需要自己赡养,子女还需要自己照顾,肩上的担子还不能卸下来,还需要再扛几年。
二、职场上要学会靠边站五十岁,在职场上应该是“老人”了,许多人虽然觉得自己老当益壮、不服老,但是能够提拔的机会几乎为零了。哪怕在单位是“一把手”,也会有退位的时候,职位永远是“单位”的,不是自己的。
只有认清了职场规律,也就会从容应对了,也就不会“斤斤计较”待遇、薪资了。也就会心安理得的开始“传帮带”了,开始了培养“新人”“年轻人”了,一旦培养出来了,也就意味着自己“靠边站”了。
到了50岁,要承认年轻人有活力、有激情、有闯劲,要承认一些高科技的技术,自己不如年轻人,这时候就要学会“靠边站”,不要“外行指挥内行”,专业的事情要交给专业人员去干。
三、在某些场合,要学会“认怂”电视剧《装台》片头曲《不愁》有这样的歌词:他们笑我啥都不懂,我说这叫不跟生活认怂。生活虐我千遍万遍,我待他如同初恋,高高地扬起了我的脸,不懂就问问苍天。
虽然不跟生活认怂,但是在某些场合一定要“认怂”。
酒场上,千万不敢“谁都不服,只扶墙”了,要学会“认怂”。单位的老王,年轻的时候是有名的“酒篓子”,之所以不叫“酒坛子”,是因为酒坛再大,也有装满的时候,而“酒篓子”永远装不满。领导每次请客的时候,都喜欢叫上老王。
最近一段时间,每次喝酒的时候,发现老王逢酒必醉,慢慢地没人愿意和老王喝酒了。后来才得知老王是“装”出来的,哪怕自己在酒场上“认怂”喝醉了,也不敢多喝了。50岁了,要学会退出饭局酒场,回归家庭,到回家吃饭。
年轻时,工作起来可以熬个通宵也没问题,只要稍微打个盹,就会重新生龙活虎,如今别说是熬个通宵了,如果睡眠不好,就会第二天萎靡不振,无精打采的。如今,也要学会向熬夜“认怂”,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。注意劳逸结合,力不从心的时候,要停下脚步,好好休息一下。
四、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正如我开头提到我同事突发心肌梗死,别总觉得自己还年轻,没必要锻炼身体。或者觉得自己已经50多岁了,锻炼身体有点晚了。
锻炼身体,任何时候开始都不晚。现在50岁左右的人群,高血压、高血脂、高血糖的大有人在,就是因为缺乏锻炼的结果。
说实在的,50岁左右的人,这个阶段真的是病不起呀,一旦身体垮掉了,上有老,下有小,一大家子的重担怎么办?
一旦病倒了,一家人的“天”就要塌了,不但是对自己的不负责,更是对家人的不负责任。
人过50岁,要是没病没灾,就已经比大多数人幸福了。身体就是人生的本钱,疾病缠身,哪怕有着万贯家产,要想说是幸福,会很难。一个家庭,如果医院里有了一个病人,一家人的生活节奏都会乱套的。
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进行锻炼,打太极拳、跑步、快走、打乒乓球等,只要持之以恒坚持下来,对身体一定有好处,一定会有收获的。
要遵从“饮食有节,起居有常,不妄作劳”,合理膳食,保证充足睡眠,不要过度劳累。
五、要培养一个爱好明代学者张岱《陶庵梦忆》里有这样一句话:“人无癖不可与交,以其无深情也。人无疵不可与交,以其无真气也。”
大意是一个人如果没有癖好,那么他就不会有深情,一个人如果没有瑕疵,那么他就不是真性情的人,这两种人都是不可以深交的。
无论是看书、钓鱼、养花、书法、绘画、摄影、游泳,只要自己喜欢,没有什么不可以的。
年轻时忙着工作、养家糊口,顾不上培养自己的爱好,如今清闲下来,也要真正为自己活一次了。
因为“由艺入道”,也就是说培养一个爱好,不仅仅是一种消遣,更是一种修行。
当一个人静下心来非常专注某一件事情的时候,就拥有了安于当下的力量,随着这种执着时间的延长,心境就会变得平和。
六、做一点好事,听几句谢谢助人为乐永远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情,助人为乐也不需要有多大的资金、多大的能力,只需要心存善念,一些举手之劳的事情就足够了。
小花一直喜欢绘制自驾游导航线路图,永远免费送给自驾游需要线路图的朋友。今年以来,已经通过私信送给了几十万位自驾游的朋友,每当这些收到导航图的朋友们,说上一句“谢谢”,小花就觉得幸福感倍增。试想一下:每天送出去几千、上万个导航图,收到了几千、上万的“谢谢”,每天都在赞美中度过,时时刻刻心里都是美滋滋的。因此,小花每天都是在快乐中度过,每天都觉得朝气蓬勃,充满生机和活力。
结语:认清人生的自然规律,体能在逐步下降,精神财富逐渐进入巅峰,学会管理自己,沉淀自己,人生的后半程,一定会更加丰富多彩。
本站涵盖的内容、图片、视频等数据系网络收集,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。若涉及版权问题,请联系我们删除!联系邮箱:ynstorm@foxmail.com 谢谢支持!
1. 第一课观潮的生字词,汛四字词?
答:你好,汛字不能组成四字词语,两字词语居多,比如汛期。
词语名称:汛期。
拼音
xùn qī
释义
①也叫洪水期。流域内季节性和定时性江河水位上涨的时期。主要因季节性暴雨和冰雪融化所引起。按季节及发生原因,可分为春汛、伏汛、秋汛和凌汛等。②指鱼汛。某些鱼类因为产卵、越冬等缘故,在一定的时期内成群出现于一定水域。
例句
汛期快要到了,我们要居安思危,做好防洪准备。
近义
洪涝两个
反义
旱季
2. 四年级上册第一课观潮会认的字?
四年级上册第一课《观潮会》中,学生可能会学到以下认读的字:- 观潮- 会- 看- 跑- 海- 裙- 跳- 远- 近- 沙- 激- 将以上是一些可能会出现在《观潮会》这篇课文中的字词,但具体还需要根据教材版本以及教师的要求来确定。学生还可以在课后的扩展阅读和练习中认读更多的字词。
3. 观潮教学目标?
【教学目标】1、认识7个生字,会写13个生字。正确读写“宽阔、笼罩、薄雾、若隐若现、昂首东望、风平浪静、水天相接、沸腾、横贯江面、齐头并进、奔腾、漫天卷地、依旧、恢复”等词语。
2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,背诵课文第3、4自然段。
3、了解我国南宋时期钱塘江潮的盛景和观潮的盛况
4、感受大自然的壮观,受到自然美的熏陶,能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交流。
4. 五年级上册观潮生字组词?
潮
潮湿
[ cháo shī ]
基本解释
(形)指环境、物质所含水分太多;又潮又湿。[反]干燥。
详细解释
含有比正常状态下较多的水分。
《清会典事例·兵部一六九·给发军器》:“火药关繫紧要,必须豫备……潮湿地方,豫备三年;高燥地方,豫备五年。” 曹禺 《雷雨》第二幕:“天气更阴沉,更郁热。低沉潮湿的空气,使人异常烦躁。”
5. 文字的具体定义是什么?
接前文:《文字源流》专题 《文字属性》专题
基于《文字源流》、《文字属性》的专题讨论,重新审视所谓文字定义问题,我们可以知道:关于文字的字词、关于文字之名在历史上不同时期的嬗变,关于文字的内涵和外延等等,都是清晰的。盖因近世文化思想之混乱,致使发生文字定义争论。就文字的定义问题,《文字定义》专题分为两篇文章做以论述:
《文字定义》专题之一:文字定义之淆乱
《文字定义》专题之二:文字之重新定义
《文字定义》专题之一:文字定义之淆乱
一、传统文字定义
前说書、契、名、文、字,皆为文字之名,作名词指称书写于简纸之文字;作动词指书写言事之行为。事本简明,古人通达,故先秦诸子不劳烦言赘语、析述深说。汉儒琐细,好作训释,故入汉以来,文字之诠释渐多。
汉刘熙《释名-释书契》:“書,庶也,纪庶物也。亦言著也,著之简纸,永不灭也。”庶物,即万物;“紀,记也,记识之也”1;谓文字乃记录、识别万物者。著,明也、表也、标注也,即书写之义;谓书作动词,书写于简纸以便传留。
汉许慎《说文-叙》曰:“仓颉之初作书,盖依类象形,故谓之文。其后形声相益,即谓之字。文者,物象之本;字者,言孳乳而浸多也。”先说文字造作之法,次说文字取象万物之本质特征,以及文字相生相益之理。许氏又谓:“盖文字者,经艺之本,王政之始。前人所以垂后,后人所以识古。故曰:‘本立而道生’,知天下之至赜而不可乱也。”此说文字之功用:其为思想典籍之根本(经艺之本)、宪章制度之基础(王政之始)、文明传承之所藉(所以垂后)、文化赓续之所由(所以识古)。末句引《论语》,子曰“君子务本,本立而道生”,文字乃人类认知世界之本,故君子重文字、必正名。所谓“知天下之至赜(賾,深也)”,即认识客观世界的本质、规律、体系,文字为其统纪则条分缕析而不乱。《易》曰:“建其本而万物理,失之毫厘,差以千里。”2末句阐明了文字与世界的同一性和系统性。
唐《玉篇》“世谓苍颉作书,即黄帝史也;象形、指事、形声、转注、会意、假借,此造字之本也。书者著也,依类象形谓之文、形声相益谓之字。所以明于万事、纪往知来也,书之如也。”说如许氏。“所以明于万事”,谓文字识别、命名万物之属性。
唐张怀瓘《书断》曰:“夫文字者,总而为言,包意以名事也。”3同样申说文字识别、命名万物之属性。
陈澧《东塾读书记》曰:“盖天下事物之象,人目见之,则心有意。意欲达之,则口有声。意者,象乎事物而构之者也。声者,象乎意而宣之者也。声不能传于异地,留于异时,于是乎书之文字。文字者,所以为意与声之迹也。未有文字,以声为事务之名;即有文字,以文字为事物之名,故文字谓之名也。”陈氏首句、末句皆言文字识别、命名万物之属性。中间数句,论语言与文字关系:人见事物,心必有意,达意之道,先为语言;因语言不足超逾时空,故达意以文字。
上举各时代之文字诠释,可知所论一脉相承。此外至少到晚清,研究文字的学者数以千百计,很少有人讨论文字为何物。也就是说,文字本来不需要重新定义。
网络配图
二、近世定义之淆乱
晚清朝廷腐败,国民孱弱,列强入寇,瓜分豆剖。虽有民国新立,但颓势未改,不得平等于世界。遂致五四潮起,文化崩坏,新进留洋青年擅场,以西学压中学,以白话代文言,新说竞出,译风炽盛。1919年胡适出版的《中国哲学史大纲》还在说“文字(名)是代表思想的符号”,不数年索氏语言学传入中国,文字则成了语言的代表,文字为口语记录之定义,渐浮现于书刊。4又不数年则喧腾众口,成为学术主流意见,其速也如此。
前说这样的定义来源于索绪尔《普通语言学》(1916),他的基本意思是书写的语言符号Sign of Written Language是用以表记口语Spoken Language的,是口语的附庸。民国译者转译为“文字是口语的记录”,并且进而发展为“汉字是汉语的记录”,是极大的错误。此分说如下。
A.误将专论作泛论:索绪尔原书有一个郑重声明:“Our survey here will be restricted to the phonetic system of writing, and in particular to the system in use today, of which the prototype is the Greek alphabet.5(我们的研究将只限于表音语符系统,特别只限于今仍使用的以希腊字母为原型的系统。)”这表明索氏划定了一个狭窄的对象目标,所有论说是对这一特定对象的专论。就其专论之对象而言,索氏之论不误。但希腊字母之语符系统,毕竟不代表所有语符,更不代表文字。译者没有前置索氏声明,将专论变泛论、将个别滥用为一般,犯有偷换概念的形式逻辑错误。
B.误将语言、语符作文字:索氏用词,语符、口语都是语言,Written Language和Spoken Language,都是 Language,是语言的不同形态而已。索氏轻薄语符、重视口语,其说语符表现口语,正如人脸照片表现人脸,人脸要比人脸照片丰富得多。索氏表达式相当于“语言表现语言”,或“语言记录语言”,这符合西语实际。但中国译者将Written Language译作文字时,即混淆了语言、语符和文字的不同概念。语言、语符和文字不是同一概念,语言是声音符号,语符是声音符号的书面化;文字是视觉符号,是客观对象的符号化。文字与语言、文字与语符,皆不可通译。强行通译、混用,就是指鹿为马。鹿、马之实各异,故其名各异、其字各异。名实相考,必求其实是,这是中国自春秋以来的强大学术传统。文字、语符、语言各有其实,必当各有其名。以中国文字之名指代希腊语符之实,此即当年一辈崇洋青年学养不足、见识昏乱之弊。
C.放大了索氏的局限性:索氏虽声明了自己的研究范围,但是既然要将语言上升为学术,应该对世界其他语言有一般性的理解。恰恰这方面的学养缺陷,被移译其书的中国学者放大了。实际较早或同时的康德(1724-1804)、黑格尔(1770-1831)和弗洛伊德(1856-1939)等,都要比索绪尔博学、深刻得多。黑格尔早就指出:They (Chinese)have, as is well known, beside a spoken language, a written language; which does not express, as ours does, individual sounds-does not present the spoken words to the eye, but represents the ideas themselves by signs.6(“中国除了口语之外,还有一种‘书写文字’,后者和我们的书语(语符)不同,它不表示个别的声音——即不是把口语音声记录下来,而是用符号来表示其观念本身。”)弗洛伊德则富有见地的指出“ these latter (Chinese writing)were originally designed as a means of communication; that is, they were intended to be understood, no matter what ways or means they had to employ.7(中国文字原本为表达思想而设计,而不限于词性及语法。)”
网络配图
黑格尔等对中国文字的了解,来源于莱布尼茨(1646-1716)等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家,黑格尔本人不能理解这些“伟大先驱”为什么如此称赞汉字超越口语的显著优点(great advantages),他认为不能忠实记录口语恰恰是汉字的缺点。8毕竟,黑格尔没有研究过中文。莱布尼茨晚年一直在探索,借鉴汉字直接关联客观对象以表义(represents an idea directly)的方式,为欧洲创制一套真正的文字(real character)。虽此念未果、壮志未酬,但他借鉴八卦二进制的研究成果,却奠定了现代计算器技术的基础。
D.定义缺乏证据:说“语符为口语之记录”,是符合事实的、有充分证据的。而移译作“文字为口语之记录”,或论作“汉字是口语之记录”,则民国以来之译者、论者,从未提供任何真实有效的证据。汉字在四千年时间里、在亚洲大陆及近海国家广泛使用,其间口语万千种且与时俱变,汉字在造字之初、孳乳之期,是如何记录口语的?是记录何时、何地之口语的?是以何种方式记录口语以成文字的?即便数量本身很少、用字频次很低的拟声字,也难以为证。这种不讲证据的治学方式,已经游离了中国传统治学精神,即名实相考、实事求是、言之有据、持之有故的严谨态度。盲从迷信之风,今仍炽盛,如有论者翻出亚里士多德《范畴论》另作文字定义之证词。其人未知,所谓亚氏之书,皆千年以下之伪作,本身荒漫无据,遑可转为它事之证。
E.定义传误之滥觞:“文字是口语的记录”,最初只是对索氏的误译。滥用至“汉字是汉语的记录”时,其所引发的不仅是概念、定义的混乱,而且导致学术门类、学科分类方面的混乱。在这个定义下,文字是语言的附庸,索氏曾言:“语符存在的唯一理由是描写口语”9,其所论也许适合西语西文,但并不适合中国文字和语言。民国新派学者对中西两方面学术并无真切研究,但却在中国迅速创制了语言学、文字学等概念,而将文字学置于语言学下,作为语言学的一个分支。所有这些所谓现代化、科学化改造,都是以西语为蓝本,没有更多考虑中国文字的特质和历史,未免有削足适履之嫌。在近世国际化、现代化、科学化的大潮下,不少人将西方语符的定义套在中国文字上,将中国独有的、悠久的、体量庞大的文字之学(传统小学),放在历史短浅的语文学或语言学下,虽无理据但来势汹涌。
由移译定义之滥觞所致,极大地改变了学术研究的样貌,也随年复一年语文课的开设,极大的影响着现代国人的文字水平。
接前文:《文字定义》专题之一:文字定义之淆乱
文:默公
《文字定义》专题之二:文字之重新定义
近世关于文字定义的争论和混乱,是个很大的问题;古人对文字的阐释虽简明,但古人已不能起而言之;此外,今人也不习惯古来简明意会方式。这些情况,迫使我们有需要以今语形式重新详尽定义文字。此试说如下。
文字定义:
文字是对一般事物识别、命名的认知符号体系。文字是在语言、语符之上形成的形、音、义叠加的高级达意符号。文字是与广域文明同步孕生的,经由系统创制和历史积淀成熟的,经由普遍敎育和大量典籍存续的。
定义解释:
第一句为一般定义,定义文字的性质:
“文字是对一般事物识别、命名的认知符号体系。”
“事物”:是指客观对象,包括客观存在的物体、事情、状态、活动、过程、关联等。某些对象,纵然是存在于人类主体本身(如人类喜怒哀乐等情绪状态),一旦作为文字之对象,即外化为客观存在的事物。
“一般事物”:是指区别于个别事物、具体事物的类属概念,如口字,初文取象于人之口喙,本义即人口。但一经创制,即被抽象为(引申为)一般的口(包括各类之口),而具体的口则是由文词描述的(如虎口、门口、山口)。
“识别”:是文字符号的基本功能之一,文字基于对事物的基本认识,抽象出其可区别的特质、特性,使万物由以相别。如窗、門、戶三字,同指建筑之孔道,已区别于建筑的其他组件。但三者何别?窗指空气、光线进出之孔道,门户为人物进出之孔道。門、戶又何别?单扇曰户、双户曰门。茫茫宇宙、般般事物,其名物相别若此。
“命名”:文字是事物的名称,是人类给事物命名的工具和结果。有物必有形,有形必有名,有名必有字,故周秦以名言字。在文字符号系统里,这个名称虽是给定的,但却不是任意的、随机的。例如觚,从角瓜声,本为商周时期有角之仪礼酒器,其角为四、六、八不等。而至春秋无角亦称觚,故孔子叹曰“觚不觚!觚哉!觚哉!”1。因物有角,故字从角,今无角何能称觚?故夫子叹焉。名实相考,名必符实,必须有客观理据,否则需正乎其名。从老子、孔子、墨子、庄子即多作名实之辩,毕竟文字、概念、范畴是思想的基础。到战国后期邓析、惠施、公孙龙等标帜名家、形名家,专作名实之辩,为中国文字学、逻辑学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。
“认知”:识别和命名都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知活动,并且只有经过复杂的认知过程,方能精准有效的识别和命名。从认识方法论角度说,汉字取象法及多重命名法,对文字符号形成有重要意义。取象法即象形、象事、象声、象意,撷取客观对象的特征、特质,以为文字之构造(四象与六书原理相同)。如前说書字,从聿从曰。聿象以手持笔,曰象口有所言;二者会意以笔言事,得書文字、文言之义。多重命名法是为对象命名的方法,通常考虑对象的类属关系,加以双重命名和多重命名。如鉤字,是对钩器的命名,从金表示材质,从勾表示器形,此为双重命名。此法到十八世纪被瑞典林奈重新“发明”,以两个拉丁文语词分表对象之种属关系以命名动植物等。
“认知符号”:这是对文字的定性。文字属于符号,符号为人工抽象之造作,用简明方式指代较复杂的对象(参看《說文敎本》上编符号导言)。文字是凝聚了人类对客观世界认知的符号。文字创制时即蕴含了对事物的丰富认知,如鹽字从鹵从監,卤在皿中(小篆)或灶中(楚简),凝聚了盐自卤水煮出的原料、工艺认识;監则象人俯视,鹽字从監凝聚了监视不同矿物析出点和结晶点的工艺认识(参见《說文敎本》上编鹽部鹵部)。每个文字符号形成以后,又变为认识的存储器,将后世不断丰富的认知装载其中,顺着本义不断引申凝聚。
“符号体系”:文字是客观世界的映像,是对客观事物识别和命名的认知符号,因世界是一个存在关联性、整体性和统一性的体系,故而文字符号也是具有关联性、整体性和统一性的符号体系。这就是文字与世界的近似性或模糊的同一性。我们学习文字重点,应在文字的关联性、整体性上(而不是记背笔划),这同时也是对世界形成总体性认识的过程。
第二句是补充定义,定义文字的功用:
“文字是在语言、语符之上形成的形、音、义叠加的高级达意符号。”
“达意符号”:从功能、功用角度说,语言、语符、文字,皆达意之具,人类藉以表达意思、转达意向,用于人与人之间的沟通、交流。在此功能上,文字与语言、语符一样,同为表意符号。但达意还有另一种意义:与己达意、为自己厘清自己的意思,即心脑中的思考、思想、筹划、谋算等。在这个功能上,文字比语言、语符效能要高、速度要快
图片来源于网络
“在语言、语符之上”:作达意之具的语言、语符、文字,是三种不同的符号形态:语言为音声符号,口耳相传,转瞬即逝;语符为记音符号,依附口语,相与流变;文字为事物之认知符号,映像世界,超越口语,自成文言。由此文字,古人可以垂后,今人可以识前。三种符号发育次第有序、步秩有阶。文言超越语言。
“形、音、义叠加符号”:人类迄今为止创造了各种符号:声音符号、语言符号、图像符号、数字符号、电子符号等等,一般都是单一符号。叠加符号,是指汉字区别于一般符号,为形、音、义三者叠加的符号。文字有形符,即书写形状,故视而可知、望而可识;有声符,即表音符号,故见之可读、听而可察。形符和声符又可单独或共同表义,义则为对象识别和命名之字义,故谓形、音、义叠加。这种叠加符号有效利用了人类多种感知器官,如字形用人眼目,字音用人口耳,字义用人心脑等。所以中国文字为人体感官共同运作之识别工具,是最复杂、最高级的符号系统。
第三句为文字产生及存续条件:
“文字是与广域文明同步孕生的,经由系统创制和历史积淀成熟的,经由普遍敎育和大量典籍存续的。”
“广域文明”:是指地域广大的文明系统,由于文字的产生需要复杂的条件和漫长的发育,所以狭小地域的文明,不足以支撑文字系统的产生和存续。
“同步孕生”:是指文字与人类原始文明创造演化同步,是对初始创造之核心认知。如車字,藉轮而行故必有轮,藉厢而载故必有厢,今之汽车火车,仍不改其轮行厢载之要。占文字比例最大的名物字,都是随器物文明创造同步孕生的。文字是不可能到文明成熟后一次性造作的,否则必失其朴素之真。
“普遍敎育”、“大量典籍”:文字是不能脱离敎育和典籍孤立存在的,文字需要敎授和学习才能传承,需要典籍才有用例和意义。敎育是文字的传播工具,典籍是文字的承载工具。语言Spoken Language、语符Written Language 是可以单独存在的,在自然社会环境下,不需要凭借敎育和典籍存续。
“存续”:语言、语符、文字的存续期,是一个大时间尺度的概念。几十年、几百年算不上存续,至少应以千年为一个文字存续单位(存续期)。目前,人类历史上只有汉字的存在超过了一个存续期,经历了四个千年。但是汉语就不一样了,除了因文字制导保留了部分语辞外,语序、语法、语音、语调等,却未能超逾千年单位。幸而中国自公元前即有文字书、音韵书、训诂书传行于世,有专门学者专业从事研究,有广大读书人代代传习,所以上古、中古语音虽不可复现,但大略可知。这也就是前述普遍敎育和批量典籍对语言、文字存续的重要性。文字的可存续度,大致等于应用地域、应用人口、应用历史、应用典籍的乘积。
文字的产生和存续是有条件的,这对于我们理解什么是文字十分重要。文字的产生有严苛条件限制的,是人类文明长期进化的产物。它不可能象语符那样在短期内创制。西方各国使用之语符,都是为立国之需要在短期内创制的,所谓一族一国、一语一文。今之朝韩、日本,在数年内将原来汉字注音符号(世宗字母、日本假名)改造作日文、韩文,也是为立国需要短期创制之语符。即便是最象文字的西夏文,其借用了汉字的造字之理和造字构件,但仍不符合文字产生条件,结果是皕年而亡,历史几乎扫平了其曾存在的痕迹。
以上对文字重新定义的八十字,未必是全面妥帖的,看上去比古人啰嗦。无奈,总不能让“文字是口语记录”这个错译而成的定义、这个指鹿为马的恶例,继续堂皇沿用,贻误子孙。让古老文明的汉字,去符合近世才有的西语定义;将积累悠久体系完备的文字之学,牢笼在浅近无根的西方语言学下,就等于让你祖宗长的和我孙子一样,这比指鹿为马还不讲理。故陆宗达晚年叹曰:“就让人感到别扭,对不上榫头。⋯⋯每个国家都有它的发展历史,阐述这种历史时不可能、也用不着和其他国家相比附。”2又如唐兰先生晚年激愤地说“文字学永远是一门独立的科学!⋯⋯文字学不是语言学的一部分,应是一门独立的科学。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规律的,文字学是研究文字规律的,二者之间没有关系!”3在那个言必称希腊的时代,在美雨欧风强劲吹袭下,一辈老老实实做中国学问的学者,飘摇凄惶之状、挣扎吶喊之声,闻之令人心酸。
结语
实则,百年文字混乱,在历史上不过如白驹过隙。中国文字孕育之期四千年,通行之期四千年,历代字学著作汗牛充栋、不可胜数,写就之典籍更浩如烟海、未可有穷。这个体量庞大的文明巨轮,以其远古洪荒之惯力滚滚向前。它将象以往一样,辗压一切废立更造的历史碌砾和褶皱,辗平一切变乱歧出的历史坎坑和断层。更何况,百代志士仁人继往续绝、光复旧物之精神,今犹在世;更何况,几辈生逢复兴崛起时代、不甘俯跪屈从之青年少年,将慨然出世。
注释:
1 语见《论语-雍也》。一说觚为书写之柧棱(见朱熹《四书集注》),非是。觚作木简乃后世借字,柧不关周礼,子不借字言觚。
2 陆宗达序朱星《中国语言学史》
3 《陆宗达文字学讲义》附录《唐兰先生讲座》
《什么是文字?——文字源流、属性、定义的重新诠释》系列文章至此全部发布完毕,感谢各位的关注。
6. 四年级上册1到5课的组词是什么?
1、观潮潮:
潮水 浪潮 涨潮 退潮
称:chēng名称 称号 称呼 称赞 chèn
匀称 称职 称心
盐:食盐 盐水 粗盐 盐业
笼:鸟笼 笼子 笼罩 笼统
罩:笼罩 口罩 外罩 罩衣
蒙:méng蒙蒙 启蒙 蒙面 mēng蒙骗
发蒙měng 蒙古
薄:薄雾 薄饼 薄冰 薄板
雾:雾气 大雾 烟雾 薄雾
昂:昂贵 昂首东望 斗志昂扬 激昂
沸:沸腾 沸点 沸水 人声鼎沸
贯:横贯 连贯 贯穿 贯通 全神贯注
旧:依旧 破旧 陈旧 旧书
恢:恢复 天网恢恢 恢弘
3、鸟的天堂
灿:灿烂 金灿灿 灿然 灿若繁星
烂:灿烂 破烂 烂账 海枯石烂
竿:竹竿 鱼竿 百尺竿头 钓竿
茫:白茫茫 茫然 苍茫 茫无边际
桨:船桨 双桨 划桨 木桨
规:规律 规则 法规 规矩 规劝
律:规律 法律 律师 自律
支:一支 支持 支撑 支援 支架
株:一株树 株连 株连九族 守株待兔
以上仅是一些可能的组词示例,你可以根据生字表中的其他词语进行更多的组词练习。
7. 年近半百的70后现在都活的怎么样?
我是七〇年出生的,是一名满打满算的70后。
前几天,晚上23:00左右的时候,我的一位同学给我打电话,说他心口很痛,让我把他送到医院去。我的这位同学和我同龄,住在一个小区,两家关系非常好。接到同学电话后,我和爱人立即换上衣服,开车到了同学的楼下。
送到医院急诊,经过初步检查、以及心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,确诊为: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。立即进行了两个支架置入手术,用医生的话说,如果晚来医院两个小时,或许就会有生命危险,甚者猝死。
那一刻,突然之间泪如雨下,在替同学感到幸运的同时,第一次感受到了我的同龄人面临“死亡”这两个字。虽说生命力很顽强,但是有时候也非常脆弱,晚两个小时或许就成了永别,多可怕呀!
一、70后大多有着共同的经历童年时代,经常会饿着肚子,穿的衣服老大穿过老二穿、老三穿。上学的时候,没有正规的学校,往往是村里的寺庙改成学校,课桌都是泥墩架着木板,凳子是从自己家里带来,全校只有值周老师有一个拧发条的闹钟,走到哪里都要拎着闹钟。
父母的时间观念就是靠着北斗七星、公鸡打鸣,鸡叫两遍了,就是五更天了,把孩子冰冷的棉衣塞进被窝里暖一暖,然后开始叫孩子起床上学。
一大早到了学校,学校也没有电灯,都是自带煤油灯,早读过后一个个都成了小黑脸,鼻孔里都变成了黑的。
课间活动,男孩子大多数滚铁环、打陀螺,女孩子大多数踢毽子、踢沙包,或者几个人画上格子踢小瓦片。
没有练习本,老师把大家带到教室外,每个人划一块地方,用小木棍在地上写着生字生词,写好后,老师在地上看一眼,就算批改了作业。
……
不知不觉,一晃50多年过去了,70后的我们长大了,也变老了,两鬓有了白发,头顶没了头发,甚至有些人已经退休了。
有多少人,和我一样,小时候在农村经历了缺衣少吃的难忘童年,通过考学、参军、招工等方式,想方设法挤进城里。如今蓦然后首,人生已经进入了下半场,父母还需要自己赡养,子女还需要自己照顾,肩上的担子还不能卸下来,还需要再扛几年。
二、职场上要学会靠边站五十岁,在职场上应该是“老人”了,许多人虽然觉得自己老当益壮、不服老,但是能够提拔的机会几乎为零了。哪怕在单位是“一把手”,也会有退位的时候,职位永远是“单位”的,不是自己的。
只有认清了职场规律,也就会从容应对了,也就不会“斤斤计较”待遇、薪资了。也就会心安理得的开始“传帮带”了,开始了培养“新人”“年轻人”了,一旦培养出来了,也就意味着自己“靠边站”了。
到了50岁,要承认年轻人有活力、有激情、有闯劲,要承认一些高科技的技术,自己不如年轻人,这时候就要学会“靠边站”,不要“外行指挥内行”,专业的事情要交给专业人员去干。
三、在某些场合,要学会“认怂”电视剧《装台》片头曲《不愁》有这样的歌词:他们笑我啥都不懂,我说这叫不跟生活认怂。生活虐我千遍万遍,我待他如同初恋,高高地扬起了我的脸,不懂就问问苍天。
虽然不跟生活认怂,但是在某些场合一定要“认怂”。
酒场上,千万不敢“谁都不服,只扶墙”了,要学会“认怂”。单位的老王,年轻的时候是有名的“酒篓子”,之所以不叫“酒坛子”,是因为酒坛再大,也有装满的时候,而“酒篓子”永远装不满。领导每次请客的时候,都喜欢叫上老王。
最近一段时间,每次喝酒的时候,发现老王逢酒必醉,慢慢地没人愿意和老王喝酒了。后来才得知老王是“装”出来的,哪怕自己在酒场上“认怂”喝醉了,也不敢多喝了。50岁了,要学会退出饭局酒场,回归家庭,到回家吃饭。
年轻时,工作起来可以熬个通宵也没问题,只要稍微打个盹,就会重新生龙活虎,如今别说是熬个通宵了,如果睡眠不好,就会第二天萎靡不振,无精打采的。如今,也要学会向熬夜“认怂”,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。注意劳逸结合,力不从心的时候,要停下脚步,好好休息一下。
四、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正如我开头提到我同事突发心肌梗死,别总觉得自己还年轻,没必要锻炼身体。或者觉得自己已经50多岁了,锻炼身体有点晚了。
锻炼身体,任何时候开始都不晚。现在50岁左右的人群,高血压、高血脂、高血糖的大有人在,就是因为缺乏锻炼的结果。
说实在的,50岁左右的人,这个阶段真的是病不起呀,一旦身体垮掉了,上有老,下有小,一大家子的重担怎么办?
一旦病倒了,一家人的“天”就要塌了,不但是对自己的不负责,更是对家人的不负责任。
人过50岁,要是没病没灾,就已经比大多数人幸福了。身体就是人生的本钱,疾病缠身,哪怕有着万贯家产,要想说是幸福,会很难。一个家庭,如果医院里有了一个病人,一家人的生活节奏都会乱套的。
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进行锻炼,打太极拳、跑步、快走、打乒乓球等,只要持之以恒坚持下来,对身体一定有好处,一定会有收获的。
要遵从“饮食有节,起居有常,不妄作劳”,合理膳食,保证充足睡眠,不要过度劳累。
五、要培养一个爱好明代学者张岱《陶庵梦忆》里有这样一句话:“人无癖不可与交,以其无深情也。人无疵不可与交,以其无真气也。”
大意是一个人如果没有癖好,那么他就不会有深情,一个人如果没有瑕疵,那么他就不是真性情的人,这两种人都是不可以深交的。
无论是看书、钓鱼、养花、书法、绘画、摄影、游泳,只要自己喜欢,没有什么不可以的。
年轻时忙着工作、养家糊口,顾不上培养自己的爱好,如今清闲下来,也要真正为自己活一次了。
因为“由艺入道”,也就是说培养一个爱好,不仅仅是一种消遣,更是一种修行。
当一个人静下心来非常专注某一件事情的时候,就拥有了安于当下的力量,随着这种执着时间的延长,心境就会变得平和。
六、做一点好事,听几句谢谢助人为乐永远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情,助人为乐也不需要有多大的资金、多大的能力,只需要心存善念,一些举手之劳的事情就足够了。
小花一直喜欢绘制自驾游导航线路图,永远免费送给自驾游需要线路图的朋友。今年以来,已经通过私信送给了几十万位自驾游的朋友,每当这些收到导航图的朋友们,说上一句“谢谢”,小花就觉得幸福感倍增。试想一下:每天送出去几千、上万个导航图,收到了几千、上万的“谢谢”,每天都在赞美中度过,时时刻刻心里都是美滋滋的。因此,小花每天都是在快乐中度过,每天都觉得朝气蓬勃,充满生机和活力。
结语:认清人生的自然规律,体能在逐步下降,精神财富逐渐进入巅峰,学会管理自己,沉淀自己,人生的后半程,一定会更加丰富多彩。
本站涵盖的内容、图片、视频等数据系网络收集,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。若涉及版权问题,请联系我们删除!联系邮箱:ynstorm@foxmail.com 谢谢支持!